第五章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药物100多种,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,关于壮医的记载空前增加,内容也更加丰富。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、应用等方面的知识.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,标志着壮医壮逐步趋向成熟。肉桂、田七、蛤蚧等是壮的重要代表。 病证方面,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42.html

第五章 第六节 壮医分科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。 广西德保县著名壮医罗家安,擅长壮医针挑疗法,绘制和编写了《痧症针方图解》书。罗家安生于1901年,幼年即向当地民间医生学习有关壮医药知识,说明针挑疗法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。考诸文献,晋代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"疗沙虱毒方''载:"已深者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41.html

第五章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标志是壮医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、毒、蛊、痧、风、湿等病证的防治达到丁相当的水平。 、对瘴病、痧病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,由于壮医理论的萌芽和医疗经验的积累、发展,使壮医对壮族地区多发病、常见病有了较明确、较深刻的认识,尤其是对瘴病、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48.html

第四章 第二节 知识的积累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发展,农作物产量品种的增加,自然使源有所增加 , 如东汉时期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收载的薏苡仁等诸多药物,壮族地区均有出产,当时壮医对许多植物的应用,由此可见一斑。另外,从出土文物考证,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这一时期壮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。如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31.html

第七章 第二节 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岭南人制作的毒药以及《太平圣惠方》提及的"俚人毒"等,都充分说明了壮族地区出产的毒药在当时已通过买卖进入了中原。由此可见,不受法律管束,也是壮族地区毒药得以流通的一个原因,因而也就促使了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。 五、其他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考察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15.html

第三章 第一节 壮医药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总结,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某工具在身体上刺、戳以治疗某种病痛,于是人们便认识到用石骨刺针可以治病,从而逐渐产生了壮医针刺疗法。 在原始社会里,人们往往饥不择食,常会因误食某些野果、野菜发生呕吐、中毒,而有些吃了则能使病痛减轻。经反复验证,瓯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29.html

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【中医宝典】

...药物100多种,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,关于壮医的记载空前增加,内容也更加丰富。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、应用等方面的知识.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,标志着壮医壮逐步趋向成熟。 诊断方面,壮医有望诊、目诊、脉诊、甲诊、指诊、腹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7189.html

第七章 第四节 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法则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、单味鲜品外用为多 壮医在使用毒药治病时以单味鲜品外用占的比例较大,这适应了壮族民间的要求,具有简、便、廉、验、安全的优点,因而使用毒药时大多采用此法。有捣烂外敷、绞汁外擦、煎水外洗、佩带药等方法。主要治疗疮痛肿毒、风湿痹痛、毒蛇咬伤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17.html

壮医外治疗法_【中医宝典】

...的头颈部、肩背部等部位进行刮治的种疗法。或选用不同药物的根茎作为刮治工具,如对壮热实证,常用芭蕉根蘸石灰水刮治。邪毒深入,则用野芋根刮治,是壮医解毒祛邪、内病外治的又写照。 角吸疗法:是壮医最具特色的传统疗法之一。常用山羊角、黄牛角等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zs/36994.html

广西每个乡镇配壮医_民族中医壮医_【中医宝典】

...中新社南宁十一月三十日电(记者曾利明)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从去年开始,在全区推广应用壮医等民族技法方药,培训近二千名民族医药技术人才,计划从明年起,为全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壮医。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“中医中药中国行”广西站活动启动仪式...

http://zhongyibaodian.com/minzu/b13151.html

共找到806,020个结果,正在显示第1页:

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,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赣ICP备13006006号-2